汪洪波:“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6 来源:安全生产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将“数字金融”写入,并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清算所”)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立足集中清算和中央证券存管双支柱,以数字人民币为载体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逐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定义为参与机构之间,被用于清算、结算或记录支付、证券、衍生品或别的金融交易的多边系统,为金融活动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金融基础设施是承载金融资源交易运行的道路桥梁,为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筑牢根基、保驾护航。

  作为兼具集中清算和中央证券存管双重职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上海清算所在人民银行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创新驱动引领实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步伐,自觉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为我国场外金融市场提供统一专业的金融清算服务,产品覆盖债券、利率、外汇、大宗商品、信用衍生品五大门类20余种,2023年全年集中清算业务规模636万亿元,债券发行量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1%。近年来,上海清算所紧紧把握金融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重大机遇,全方面推进产品服务数智化,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发行托管服务的同时,也为大宗商品实体公司可以提供安全高效创新的清结算服务,彰显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职责使命。

  金融基础设施能轻松实现数字人民币与原有电子支付工具和商业银行的支付体系全面互通无缝衔接,通过数字技术使得数字人民币支付与交易体系具有更高的支付清算效率,更低的运行成本,更好的数据与信息安全性,建立良性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注入新质生产力。

  依托于数字人民币安全便捷、支付即结算、可控匿名的特征,能更加进一步保障产业客户的资金安全、提升支付清算效率;可叠加智能合约,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优点,可应用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特定的条件支付、定时支付业务场景,针对后续交易实现资金冻结、专款专付,确保资金余额充足;依托数字人民币7×24h的特性,能解决传统账户体系下大额对公转账业务时间限制的问题,进而打通跨境贸易时间壁垒;依托数字人民币“大额依法可追溯”的特征,有利于发挥资金监管职能,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对资金流闭环监控的核心诉求,同时充分的利用数字人民币可编程性、不可篡改的特性,精准监控放款后资金的用途、流向、回款,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解决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资源门槛;践行普惠金融使命,助力实体企业降本增效。在数字人民币低成本管理方式下,人民银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客户收取兑出、兑回服务费,金融基础设施也不收取清算费、结算费、手续费等各类费用,切实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职责。

  上海清算所积极做出响应产业改革升级的迫切诉求,利用银行间市场风控和清算的优势及经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大宗商品生态圈数字化建设,于2021年3月研发推出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即大宗商品清算通,以下简称清算通)并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先后推出清算通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切实破解中小微等实体企业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交收环节面临的资金结算体系合规性不足、交收效率低、跨行结算难度大、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不健全等“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响应统一大市场、长三角一体化、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落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清算通采用标准统一的业务模式,使用系统直连接入方式,对接现货平台及其合作仓储机构,会同银行为实体企业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提供大额实时、跨行跨境、规范高效的资金清结算服务,整合实现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借鉴债券市场DVP(券款对付)模式实现大宗商品钱货对付,助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探索期现联动、构建完善场外大宗商品市场多层次服务体系夯实基础。清算通上线以来,发展的新趋势良好,规模迅速增加。截至2024年1月,已对接6家政府支持的合规平台,会同18家银行服务7000余家以中小微为主的实体企业,累计承接覆盖化工、有色、黑色、农产品、新能源、油气6个大宗商品行业46个产品的32万余笔现货交易,交割数量超2.5亿吨,清算金额1.5万亿元。

  清算通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是上海清算所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人民银行关于“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的工作要求,会同银行和现货平台创新推出的可靠稳健、快速高效、安全普惠的数字化结算路径,支持买卖双方交易商通过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进行交收结算。该服务是上海清算所有序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重要实践,是数字人民币在大额对公应用场景的重要突破,作为首个金融基础设施清结算领域的数字人民币应用,能够进一步助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切实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大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清算通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自推出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8家现货清算成员为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现货平台的50余家交易商提供了服务,累计清算金额超10亿元。其中,农业银行实现了单日清算金额破亿、单笔清算金额破千万;工商银行加载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逐步提升大宗商品交易结算环节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建设银行作为唯一一家2.0层指定运营机构代理了两家银行开展业务,拓展了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的普适性。

  从上海清算所推出金融基础设施首单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以来,一系列数字人民币“首单”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集中涌现,加速推动了数字人民币在万亿级大宗商品市场的创新应用场景落地。未来,上海清算所将一如既往发挥保障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职能,进一步探索数字人民币在集中清算和中央证券存管业务的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服务我国金融开放和安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挖掘契合银行间市场的应用场景。目前,数字人民币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主要运用在商业银行债券发行的募集归集资金和结算环节。后续,上海清算所将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充分的发挥数字人民币普惠性、不可篡改、大额依法可追溯等特点,挖掘契合银行间市场的潜在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延伸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业界数字人民币供应链服务基本采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依托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为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增信。上海清算所将会同银行研究以清算通为枢纽,服务中小微实体企业的去核心化的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依托清算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闭环管理体系逐步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提高中小微实体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是探索在碳市场领域的应用。目前,上海清算所积极地推进碳金融创新,助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推出了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采取集中清算模式、符合国际金融市场惯例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上海碳配额远期。后续,上海清算所将会同碳交易所,进一步探索数字人民币与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的结合,依托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特性,简化碳排放权流程,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助力推动碳市场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