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老北京美式炸鸡”?这些招牌让人不忍直视(图)

发布时间:2024-06-25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罗纳尔

 

  什刹海,初五的大风把北京的天清扫得格外透彻,来北京旅游的小方站在银锭桥上,一眼就看到了桥头的一家老北京小吃店。站在广告牌前,小方有点蒙:“爆肚、灌肠我都知道,怎么炸鱿鱼、炸鸡翅、炸榴莲酥也算老北京小吃吗?”

  在2019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博主孟令悦呼吁加强“老北京”标识的管理,设立“老北京”标识官方认证体系。

  春节假期,北京晚报记者分两天走访了东华门、鲜鱼口、大栅栏、什刹海等旅游景点,发现各式各样的“老北京”标识随处可见,有些甚至与北京完全没关系。

  作为北京本地知名博主、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孟令悦,早就收集了大量“老北京”标识滥用的案例。“2018年5月和10月的旅游旺季,我收到了四五十封曝光滥用老北京标识的私信。”孟令悦说,虾棒、炒面、美式炸鸡等都被冠上“老北京”的标识,让他这个北京孩子很是诧异,最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网友曝光的“老北京泡面”。

  根据孟令悦提供的线索,那家“老北京泡面”在东华门大街。记者初一上午来到东华门大街,这里是进出故宫的主要通道之一,游客众多。那家去年秋天还存在的“老北京泡面”已经不见踪影。不过,这里依然有一些叫人啼笑皆非的“老北京”标识,比如门脸上印着“老北京小吃”,店里却卖着台湾烤肠。还有牌匾上写着“老北京工艺”,店里却是没有一点特色的毛绒玩具。记者与一家店主闲聊,店主说:“嗨,游客要说明我们就卖什么呗,上门的买卖还能不做?”

  游客的反馈则有些不一样,来自东北的阳阳表示:“我是想买些纪念品回家的,最好有老北京特色,不过好像除了景泰蓝手镯和老北京布鞋,其他的东西,别的旅游城市也有啊。”

  走访完东华门大街,记者来到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这里以北京传统小吃著称。鲜鱼口既有锦芳小吃、天兴居、便宜坊、烤肉季、独一处这样的老字号,又有炒肝、爆肚、烤鸭、金糕等有代表性北京美食。但是这里同样也有很多小吃店显得不是很“专一”。

  有家店打出了醒目的菜单,大大的“老北京小吃”之下,赫然写着狗不理包子、担担面、酸辣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种属于天津、四川等地的代表性美食。另一家店也不遑多让,除了也有狗不理包子,还有西北地区名吃莜面窝窝、莜面鱼、刀削面等。与此临近的门框胡同,曾是老北京小吃发源地之一,如今有一家打着老北京小吃的饭馆不仅售卖卤煮,还卖着东北炖菜和川菜。

  对北京人来说,擦亮眼睛就能在这里找到正宗的北京小吃,但对于外地游客就不是这回事了。记者与一个南方游客聊天,他以为刀削面也属于北京的代表性传统面食。

  鲜鱼口与大栅栏很近,初一这天,大栅栏游客众多,各家旅游纪念品商店也是生意火爆。兔爷、绢人、京绣在大栅栏能找到很多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北京特有纪念品。可是,鱼目混珠的情况依旧存在。

  一家老北京工艺礼品店门口显著位置挂着一大串“老北京精美车挂”,售价10元到30元,产地是浙江。无论从工艺上还是题材上,这些车挂都与“老北京”找不到关系。

  在另一家工艺品摊位,记者看到了“老北京洋玩意”的小幅广告,售卖的主要商品却是指甲刀。摊主介绍,旧时代对从外国引进的新鲜玩意都冠以“洋”字前缀,比如“洋车”、“洋火儿”、“洋蜡”等。但是指甲刀算不算洋玩意,以及洋玩意能不能代表“老北京”,摊主笑而不语。

  初五,记者来到什刹海,在这里炸鱿鱼、榴莲酥也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老北京小吃的菜单里。一家小卖部玻璃橱窗上贴着打印的小广告,称售卖正宗“老北京”汽水、酸奶及各种饮料、矿泉水,店主觉得“北冰洋”已经足够代表“老北京”了。

  在什刹海还出现了一种“老北京手工卷烟”,这种卷烟在大栅栏也有售卖。这种没有品牌、没有生产厂商的土烟,据说是手工制作,但是摊主说不清楚具体是哪家老北京烟厂或者作坊出品。一个路过的游客倒是懂行,他和记者说,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手卷烟,有的地方叫“越南卷烟”,“在全国很多景点都有”。

  记者还在留学路、十里河看到了“老北京美式炸鸡”,这种上世纪80年代流传入北京的炸鸡,如今也成了“老北京”的代表。

  作为“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博主,市人大代表孟令悦,名不副实的老北京商品,严重伤害了北京文化,也伤害了北京人的美好回忆,更在外地游客心中给北京文化抹黑。

  “老北京泡面那条微博是热心网友拍摄的照片,当时有上百万的阅读量,可见大家对这种情况还是很反感的。”孟令悦收到的网友私信中,包含了各式各样名不副实的老北京商品,比如老北京脏脏包、老北京炒面等等。孟令悦说:“我觉得老北京的东西,除了要有历史、有故事,还要有一定的共识,就是多数北京人比较认可的,才可以叫老北京。”他认为,老北京本身不仅是北京的美好回忆,还代表着北京的文化,外地游客看到“老北京”这三个字,就认为代表着北京文化,“北京人不仅希望留存自己的美好回忆,还希望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外地游客,如果啥东西都用老北京,无疑有损北京形象。”

  孟令悦建议,工商、文化、旅游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学者、专家、消费者评议,设立官方的“老北京”标识,规范使用,先对品类的适合使用的范围进行规范、再对品牌的使用进行规范,最后对产品做规范,类似于北京老字号的评审机制,规范“老北京”三个字的使用,让“老北京”三个字能系统地保留和传承北京文化,留住北京人美好的回忆,也让外地人通过“老北京”了解北京。

  民俗专家、北京民俗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朱羿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我个人觉得,所谓老北京应该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有一定的历史,其次要是北京特有的,最后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朱羿认为,以现在来看,至少应该是民国及民国以前的,才能算得上“老”,时间太短,不太适合使用“老北京”标识。另外很重要的就是特有和文化内涵,像泡面、炒面、炸鸡之类,全国各地都存在的商品,也不适合称为“老北京”。不过,朱羿也担心,制定统一的“老北京”标准比较难,“因为民俗是一种活的传承,它是动态的。随时代的发展,也许二三十年后,咱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东西也都可以竞争老北京了。”他觉得,这就需要制定规范时体现一定的技巧,另外,多以引导和宣传的方式,让更多人理解老北京的内涵。

  朱羿以全聚德烤鸭举例,“全聚德当时刚推出挂炉烤鸭的时候,相对于便宜坊的焖炉烤鸭,那是新东西,有创新精神、有先驱意识。如今,全聚德就发展成了老字号。”还有像央视春晚这样三十多年历史的民俗,同样是创新的精品,再过几十年,也会发展成新民俗。

  “满大街出现这么多老北京,其实说明我们民众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也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不仅会花钱,还要享受到一定的文化内涵。商家为了迎合需求,推出这些老北京商品。如果能更好引导,还是很有利于我们老北京文化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