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14:00,由湖北省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武汉佳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技术创新研讨会在武汉博览中心举行。
12月3日下午14:00,由湖北省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武汉佳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技术创新研讨会在武汉博览中心举行。
会议现场,武汉佳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方祖成致开幕词,对中国食博会发展历史及与会嘉宾进行介绍。
以《淡水产品电商物流现状及研究发展》为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熊光权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熊所长就淡水产品特征、淡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淡水产品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做介绍。目前,淡水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是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有京东、顺丰、九曳、河南鲜易供应链。熊所长表示,京东凭借其平台与大数据模式,成功把阳澄湖大闸蟹送到了千家万户餐桌上,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毋庸置疑,当前冷链物流存在断链、分工体系不明确、成本高利润低、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尚待逐渐完备与改进。
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谢科生教授级高工就《食品加工公司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发言。谢教授表示,今天与会的大多是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企业,因此节能减排这一话题非常值得一谈。通过电力系统、热力系统、生产系统、水系统四个节能减排系统及方案技术的讲解。谢教授表示,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设计、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提高锅炉热效率、冷凝水回收等是降低能耗的重要部分。谢教授还粗略地介绍了德国注塑机的技术方案,核心就在于缩短周期、提高产量。后,结合企业实际落地的节能减排改造案例,谢教授表示,节能减排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围绕《小龙虾壳绿色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副院长蔡俊教授进行报告。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迅速,但消费及工艺流程中会产生70%左右的虾壳“废弃物”。实际上,小龙虾壳中富含甲壳素,可成为应用与食品、环保等多领域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如何有效处理就显得很重要。蔡教授就以虾蟹壳为原料,如何通过技术方法,实现有机钙、甲壳素、复合氨基酸的一体化生产进行了技术性讲解。据介绍,相关的产品生产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关键性技术,获得了多项荣誉。
以《营养主食米的创制及产业化》为题,武汉轻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吕庆云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吕教授介绍到,由于当前对主食原料的过度加工,主食营养流失。为了使消费的人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主食营养米由此诞生。主食营养米主要经过原辅料粉碎、调质、成型、干燥等步骤完成,可以将多种粗粮、谷物制成米饭,达到提高营养元素的目的。通过对加工工艺、加工设施、内源性营养素利用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升级,突破了全谷物制品口感与营养难以并存的技术瓶颈。解决了技术难题,团队还通过高营养原料搭配,研制了紫薯米、葛根米等产品。但就当下而言,怎么来控制好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让产品在市场得到消费者青睐,仍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一大关键问题。
围绕《大健康背景下的果蔬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导潘思轶教授发表讲话。潘教授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切入点,提出在大健康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果蔬中的健康因子,明确其健康功效,阐明其健康机制是当下要做的。果蔬加工产品目前有腌制品、罐装品等多种类,但目前都是以加工普通食品为目标,定位不明确,上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从果蔬次生代谢产物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需求群体,加工精准化果蔬产品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当下,非热加工、高效分离、强化提取等新技术与中小型新设备出现,以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面对市场转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短期目标。
交流环节,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肖就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现状进行简单分析。他表示,企业面临国家政策指向与消费者需求的双向压力,整体发展存在困局,机械设备与国外相比有不成套等问题。价值驱动、引进数字化技术等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