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3日 08:51进入三农论坛来源:农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主食是供应人们一日三餐消费,满足人体基本能量和营养摄入需求的主要食品,是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的基本食物。现代主食包括传统面米主食和预制菜肴食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主食制作方式正在由家庭自制为主向社会化供应转变。主食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日渐增长消费需求、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保障食物质量安全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快速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具备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主食加工业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民,一头连农业、一头连服务业,是联结工农城乡关系的特殊产业。据统计,2013年,从事面米制造、速冻食品制造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达到136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总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19.7%。主食加工业日益成为成长潜力巨大的重点行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主食加工业是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日渐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往往也是主食加工业快速成长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率超过50%的重要阶段,人均GDP已超越6000美元,户均人口减少到3.1人以下,主食正在由家庭自制为主向社会化供应转变,且呈现出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等新特点。据典型调查,我国家庭做饭时间比2000年平均减少45分钟,城市约70%、农村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当前,我国各类面米主食、预制菜肴销售十分旺盛,保障营养均衡的各种健康主食正引领消费潮流。因此,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日渐增长的需求,主食加工业正逢其时,是真正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
(二)发展主食加工业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饮食业占据农产品加工业半壁江山,而主食加工业又是饮食业中消费领域最广泛、花钱的那群人最庞大、消费需求最持久、与大众联系最为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但主食加工业由于受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是农产品加工业中发展相对滞后、水平相比来说较低的一环。因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主食加工业不可或缺,是真正的“万岁产业”、“支柱产业”。
(三)发展主食加工业是保障食物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呈刚性约束,倒逼我们一定要树立“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大生态”理念。我们不仅要重视谷物安全,而且要重视肉蛋奶、水产品、果蔬茶等食物的安全;不仅要重视数量安全,而且要重视质量安全。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工业化主食占消费总量的6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20%。我国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水平总体是安全放心的,但主食加工水平较低,标准规程缺乏,技术装备研发滞后,有些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很难得到保障。因此,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主食加工业肩负重任,是真正的“战略产业”、“民心产业”。
(四)发展主食加工业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农业持续丰收,粮油、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同时也面临着政策、科技、投入边际效益三重递减的局面,通过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十分迫切。从全国来看,面米等传统主食加工通常能使产品价值在原粮基础上提高3倍以上;实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个大型速冻主食加工公司(年产28万吨),每年农产品原料带动的种养规模,相当于让40万农民年均增收650元左右,可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1万人就业。因此,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主食加工业潜力巨大,是真正的“强农产业”、“富民产业”。
(一)进一步理清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需求和营养均衡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品牌带动,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和大中城市郊区,培育一批水平高、带动力强的示范企业和知名品牌;在主食加工“产学研”领域,研发、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成果;在主食加工“产加销”领域,搭建一批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对接合作平台,切实形成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努力构建现代主食加工业产业体系。
(二)进一步确定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行业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现代经营主体培育。二是坚持为民服务,健康先行。以城镇和乡村居民新型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健康、营养、安全为根本,加强行业自律,加快实现规范、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加快现代主食加工业产业体系构建。三是坚持科学规划,集聚发展。分类规划,合理地布局,推进主食加工业向重点产区、主要销区以及重要物流节点集聚,促进传统主食和预制菜肴食品各领域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挥各地在资源、经济、市场、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区域优势,探索适合不一样的地区、不相同的领域、不同品种的主食加工业发展路径。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通过政策扶持、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争取培育一批“五化”主食加工领军企业,全方面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产权清晰化。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全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形成风险共担、效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二是生产标准化。要加快制定主食加工业基础标准和不同层级的产品质量标准,建立良好操作规范,推动开展规范、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促进良好市场秩序形成。三是技术集成化。要以营养、安全、美味、方便、实惠为方向,推动现代生物、环境、工程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层次地融合,进一步迸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管理科学化。要快速推进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研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切实提质、保量、降本、增效,全方面提升科学管理上的水准。五是经营品牌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食品品牌,开展品牌创建,加强示范企业、主食加工老字号等品牌宣传推介,推动企业丰富产品、品牌文化内涵,探索“中央厨房+餐饮门店”、O2O等新型营销模式,鼓励抱团闯市场、联合打品牌,全方面提升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
第一,立足于提升行业发展环境,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要以“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推动各地编制主食加工业发展规划或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强规划引导;要积极协调争取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要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第二,立足于提升行业科学技术水平,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要依托研发技术体系,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切实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水平;要依托技术推广和对接平台,推进“产学研推用”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开花结果;要依托技术集成基地建设,推进重点环节、关键技术、核心设备集成创新,解决关键、共性、基础问题;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业标委会,加快主食加工业标准建设。
第三,立足于提升行业队伍素质,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要深入推动开展企业负责人培训,培养一批食品安全意识强、经营管理上的水准高的管理人才队伍;要深入推动研发体系、行业科技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要深入推动人才工程实施,依托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培育一批操作技能水平高的生产能手和技能人才。
第四,立足于提升行业发展活力,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要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决定和政府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发挥各类主体和要素的非消极作用;要尊重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与职工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第五,立足于提升行业管理上的水准,在公共服务上下功夫。要积极推动职能建设,逐步加强组织领导;要积极推动开展监测分析与预警,加强对行业的正确引领;要积极推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产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要积极推动各类主题活动举办,引导城镇和乡村居民树立新型主食消费理念,切实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当前,要聚焦、聚神、聚力,重点是落实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四个一批”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并且开展一批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主题活动。即两个全国性和黑龙江、江苏、湖南三个区域性主题活动,以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二是树立支持一批带动力强的示范企业。开展示范企业申报认定,组织展示推介、交流对接和企业负责人培训,推动项目落实,加快主体培育,加强示范引领带动。三是宣传推介一批主食加工知名品牌。开展主食加工老字号宣传推介,树立一批发展典型,传递“创新带发展、传承促保护”理念。四是推广应用一批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加快推进实施技术集成基地建设,开展技术创新与推广对接活动,建立研发技术、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