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够这样的视频根本看不够!”

发布时间:2024-01-15 来源:米乐体育app客户端官网

 

  传统的农学类专业,主要侧重学习种植、养殖等技术。“我目前从事的是水稻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是为育种家们发掘更多的优良基因,提供育种新思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王庆凯表示,现在的农业已经不是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而是由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学农业类专业不等于以后就要种地。

  “农学主要学习小麦、玉米、大豆这等大田作物的种植,专业课程有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栽培、育种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农学专业学生张振龙表示,本专业并不是单纯地去种地,而是重在观察从播种到出苗、收获这整个的生长过程,看着一粒种子长大,自己心里非常有成就感,就在这种成就感之中真正喜欢上这个专业。

  学农很辛苦吗?张振龙坦言,农学肯定要去地里,因为麦子长在地里,必须得下地,自己身边有学机电的同学,他们也要去车间,几乎工科类的专业都需要动手做东西,所以各有各的辛苦,农业并没有特别辛苦。

  学农发展前途如何?王庆凯和记者说,农学生专业相关知识丰富,工作前途广阔。既可以报考公务员,在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到农业、植物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及生产等工作,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农业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还可以去农业类企业工作,如在种子、化肥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研发等相关工作。

  和传统种植专业一样,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师生对未来前景表示乐观。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苏成文介绍,当下畜牧兽医专业很吃香。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肉类和禽蛋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65亿吨,畜牧业产值4.13万亿元,当前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这需要大量畜牧兽医人才。在历年学校承办的山东高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毕业生供需比在1:6以上,常常出现多家畜牧企业抢聘毕业生的现象。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021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汤宵说,毕业后可以考取执业兽医师,给动物看病;还可以升学,继续深造;也能考公务员,进入与畜牧兽医相关的各类机构;还能去畜牧产业链上的研究机构、上市公司和外企;或者自主创业等。学畜牧兽医就业面十分普遍,并不是只局限于养殖一种,可以在众多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2022年,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教育部印发了《新农科人才教育培训引导性专业指南》,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五大领域共设置了12个新农科人才教育培训引导性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方淦介绍,新农科是一个比较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农科而言的,新农科的“新”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农科不仅是传统农科内部的交叉融合,更是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通过交叉融合,解决“三农”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二是“新”在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定位,新农科更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瞄准的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需要。

  智慧农业专业是代表之一。“智慧农业专业主要学习农学、信息学、农业工程学、农业经管等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农业理论与技能。”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系主任李林和记者说,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专业工作前途光明,智慧农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旺盛,是当前稀缺的现代农业人才。

  方淦表示,首先要破除对农业、农业院校及农科学生就业的刻板印象,对农业的认知不能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要了解现代农业是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农业。农业院校也不是只有农科专业,而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其次,除关注新农科专业外,还可以同时关注传统农科专业。农林类院校在设置新农科专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改造传统农科专业,让传统农科专业提档升级。

  最后,高水平农林类院校在设置新农科专业时,往往均是依托于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并进行过充分的论证,对那些不具备人才教育培训条件却盲目跟风开设新农科专业的农林类院校,在选择专业时千万要注意甄别。

  与此同时,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新型人才,不少院校招收公费农科生。

  “我是定向到新泰市的乡镇做农技推广,负责把科研单位培育出新品种、新技术、新种子,推广到田间地头。”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农学专业(公费农科生)学生何勇说,跟公费师范生类似,公费农科生免学费,毕业之后定向到乡镇就业。

  “我1994年上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的都是农业经管专业。毕业后,我当过公务员,也在国企干过,如今又跳到了民企。”寥寥几句,勾勒出淘天集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左臣明30年发展轨迹。

  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左臣明都在农业相关领域。左臣明说,在财政部的时候,是从“财政+农业”的角度,通过财政支农政策、农村综合改革让农业发展更有活力;在国家农担(国企)的时候,是“金融+农业”,通过政策性的担保工具的引入,让更多金融活水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到了阿里巴巴,是“互联网+农业”,从互联网角度来探索农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来,农业的确有前景,而且也并非一成不变。“学农或者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情怀,假如没有情怀,我可能早改行了。”左臣明笑着说。

  说到农业情怀,“95后”创业者谢晶深有同感:“我是上海人,也是个‘农三代’,从小就喜欢农业,所以读了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后来也到英国留学,我有很多的选择机会,但就是对农业有感情。”如今,谢晶接替祖辈、父辈,自己做农场,他正打算把田园元素加入养鸡种树中……

  在北京市昌平区国家精准农业研究基地,各类智能机器人在田间忙着干活。“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在从事农业机器人研发工作,感觉很有意义和价值。”研发人员缪祎晟说。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华瑞介绍,目前我国农机总体研发与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农机研发,迫切地需要人工智能、物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型材料等交叉学科的人才。

  最后,朱启臻教授寄语: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农村,为年轻人创业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机会。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涉农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农业人才,他们活跃在科学研究、教学、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等领域,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和农村政策制定、科学管理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