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牛奶不仅是我们正常的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人们对牛奶及相关乳制品的品质和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中国乳业的“十四五”已强势开局,并用实力展现了“量”和“质”的提升,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迈进。
2022年,在全球乳业一体化的形势下,乳制品行业及相关产业链同仁如何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为此,《乳业时报》特邀请行业相关人士,就新的一年中国乳业发展方向及各自从事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中国乳业走出一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乳制品消费需求实现较大增长,1—11月乳制品加工量同比增幅超过9%。同时,生鲜奶价格保持高位,全年生鲜奶平均价格达到4.29元/公斤,比2020年高13.23%。但是,饲料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攀升,导致奶牛养殖成本快速上涨。成本上涨导致国内外奶业竞争力差距扩大,2021年乳制品进口又有较大增长,全年乳制品进口总量可能超过400万吨,乳制品净进口折原料奶接近2300万吨。此轮玉米价格上涨的基础因素是农业结构性矛盾导致的饲料粮供给不足,饲料价格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十四五”期间如何通过加快奶牛养殖技术进步、挖掘本地化饲草料资源潜力等实现奶业节本增效和竞争力提升,是奶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奶业振兴与奶源自给率目标的重要保障。另外,当前我国奶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低、城乡之间及城乡内部不同人群之间消费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在不断提升效率与竞争力的基础上,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亲民、营养又安全的优质乳制品,也是促进乳制品消费的必然要求。2021年,生产成本上涨也显著影响了养殖场户的收益,全年奶价与生产成本的比值甚至呈下降趋势。在共同富裕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奶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解决我国产业链面临的收益分配不均衡问题,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奶农和奶牛养殖业,这是落实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奶业振兴的应有内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我国乳业注重供应链产业链稳定、重视质量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健康中国、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目前,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奶畜饲养主要在北部,而消费区则是在东部和南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乳制品市场处于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矛盾之中;乳制品产量增长速度放缓。
针对我国乳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今后应大力开展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纵向与横向联合、加强国际合作,走出一条中国乳业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一、坚定不移地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奶畜养殖,快速提升自有奶源比例,解决奶源急缺问题。
二、以合作共赢为导向,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倡导、支持加工企业与奶畜养殖场开展“纵向”联合)。
三、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对乳制品深加工产品应给予税收政策。
四、加强科技引领行业发展重要作用以保障行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国家、地方政府、大专院校、企业科研积极性,加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希望有关部门将企业、科研院所分散性研究整合为行业科研力量,促进行业技术成果共享。
五、及时修制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对生产的具体指导作用。建议在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下,相关政府部门指导制定行业内新原料、新工艺、新品类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不断规范行业经营、逐步的提升行业的制造水平、不断丰富产品品类。
六、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在乳业优势地区建立原料和生产基地,稳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生鲜乳生产和销售主体发生了很大改变,一家一户散养奶牛和奶牛养殖小区等饲养模式早已被标准化牧场所代替。原来众多奶户将牛奶交到奶站,再由奶站交到乳品企业的生鲜售模式也早已不复存在,都是牧场直接将生鲜售到乳品企业,所以,“奶站”已经变成了牧场的“挤奶厅”,它已经不具备“收购”功能。同样,牧场是生鲜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同样也已经不具备“收购”功能。
当前,每天都在大量收购生鲜乳的乳制品企业并非全部持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而不应有生鲜乳收购行为的奶牛养殖场却持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这让不法奶贩钻了空子,利用养殖场的收购许可证收购倒卖生鲜乳甚至收购不合格的生鲜乳,为其不法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给行业监管部门对持证收购倒卖生鲜乳的行为增加了依法查处的难度。
换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严厉打击非法购销生鲜乳是维护生鲜乳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在此,建议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只向依法取得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发放并注明“只允许收购与本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生鲜乳购销合同的奶牛养殖场的生鲜乳”等限制性条款。为防止持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乳企“贩奶”,在《生鲜乳购销合同》中增设“如需变更生鲜售地点须经购销双方书面同意”的条款;对持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乳制品企业其生鲜乳收购量与乳制品生产量严重不匹配的要及时纳入生产异常企业名录,加强监测并及时查处其倒卖生鲜乳的行为。此外,“奶贩子”的非法收售生鲜乳的行为,直接破坏了生鲜乳市场秩序,且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应严厉查处,为奶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展望前路,赓续辉煌,切实维护生鲜乳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收售生鲜乳的行为,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才能让老百姓喝的牛奶更加安全放心!
针对现阶段奶牛育种基础性工作薄弱,高效扩繁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不足,种牛自主选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022年乃至今后几年内,奶牛种业都将围绕《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0—2035》的核心目标发力,在完善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强化种源基地建设和加强育种科技创新三个角度完成种业发展各项重点任务。在中国荷斯坦牛及其他乳用、乳肉兼用牛品种的群体遗传改良工作中,以提高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品种登记的比例和质量为基础, 以国家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为依托, 以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应用为支撑, 坚持高产、 高效和健康的育种目标。在持续提升泌乳性能等主要经济性状的同时, 不断优化育种目标, 加强对繁殖、健康和抗病力等性状的选育。构建国际一流的育种技术支撑平台, 重点通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体系建设和良种扩繁技术应用, 显著提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 实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
2022年奶牛种业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1、进一步夯实育种基础工作,品种登记量及育种数据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2、规范化奶牛常规及基因组遗传评估体系建设,基因组评估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可评估项目逐步扩充;3、性控、性控胚胎生产与移植等优质种牛高效繁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进展,规模化牧场繁殖管理效率不断提高;4、种源自主创新速度加快,孕育市场化运作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协同的联合育种机制;5、牛群总体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且在选种选配过程提倡平衡育种的理念,重视终身产奶量、繁殖效率和牛群健康。
在疫情以及消费疲软大背景下,中国乳业继续坚持稳扎稳打核心,进一步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企业转型方向,加大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动中国乳业向专业营养方向继续迈进。
奶源上,继续推进适度规模化牧场建设,加大良种繁育工作,实现良种奶牛逐步自给自足。奶牛养殖业应尽快建立自身碳排放中和体系,养殖数量整合土地资源,加强上游饲草种植,进一步实现饲草料自给自足,同时降低碳排交易带来的成本风险。
生产企业,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中国乳业已经逐步解决居民对乳品消费需求,但是在特殊配方、特医食品等专业营养方面还很薄弱,继续加强基础及专业营养研究,加快拓展新品类,推进企业加快转型,从而推动居民从吃的上向吃的好发展,从品质向专业发展。同时加快企业数字化建设,实现供应链体系的高效、低成本管理。
渠道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加快推进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进而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量。
在乳业进入新周期后,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而乳品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必将面临着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推广同质化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抓住增长的机遇?我认为2022年,乳品企业必须进行品牌重塑。
首先必须要明确品牌的定位,向消费者传递出品牌的独特价值,这是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我们知道大部分区域乳企是以新鲜乳品为主,新鲜已经成为当前乳企的“标配”,但每一个企业的新鲜并不相同,这就是乳企要从同质化中去寻找差异化定位的关键。
其次是确立品牌的诉求,要根据品牌定位,寻找和消费者沟通的话语,并促使消费者产生行动,这是品牌诉求的价值。通常情况下,品牌诉求要直接为消费者做决定,同时要简单、易懂、易传播,比如“爱新鲜,选多鲜”,“每天就喝,奶牛梦工场”等。
第三是挖掘品牌的支撑,当品牌定位明确,品牌价值清晰,就需要通过对企业优势的研究,找到支撑品牌价值的理由。要让消费者相信你的品牌价值,就要通过多角度围绕价值进行表达,从而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你说的都是真的。比如“新鲜”的品牌价值如何让消费者相信,新希望乳业通过向消费者传递“从产品上架销售到下架的时间为24小时,产品只卖当天”的支撑,充分的表达了品牌的新鲜价值。
第四是品牌的调性,这是一个品牌所给与消费者的一种印象和感觉,要通过产品形象、品牌推广活动等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要保持持续不变的品牌“调调”,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品牌形象,进而成为让消费者能够持续信任的品牌。
产品可能会被淘汰,渠道可能会被覆盖,而只有品牌是企业自己的,重塑品牌的核心是企业要重新审视当前的竞争环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赛道,通过品牌系统的塑造,建立消费者可信赖的品牌形象,最终成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品牌。
粗饲料一直是影响奶牛健康养殖的关键日粮,特别是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和燕麦草,建立诚信、互惠互助、紧密合作、相互信任的供应链关系十分重要。只有把国产苜蓿、燕麦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粗饲料的优质和价格合理,才能真正降本增效。因为没有了基础饲草,就没有健康、安全、高效的奶业。
饲草是奶业的基础,只有种出优质、高产、高转化率的饲草,才能不断实现我国奶业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每年播种期间,我和团队都会行走在田间地头,为了获取到第一手的研究数据,甄选出最优质的品种、研究出最科学的种植条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优质品种应用的广泛性,我们不断对全国各地的种植户、种植基地进行调研考察,采集不同时期的土壤样本开展检测研究。由于饲草种植基地交通环境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徒步到田间地头进行土壤的采集、玉米生长情况的观察,一年下来,我的行走路程超过1500公里。
我和团队成员经过多年对优质、高产、高转化率玉米青贮的研究,最终筛选出达到综合产量、营养指标、高抗病虫害特性标准的共123种,再经过进一步实验研究,甄选出了15个适合全国不同种植环境的优质青贮品种,实现了增产25%的成果;我们还通过“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的引入,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形成智慧农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消化率”青贮保驾护航。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了“优质青贮品种+种植管理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体系;我们经过研究与实践,针对饲草“种—管—贮—用”产业链条各关键技术标准持续升级,从优质青贮选育标准、田间种植管理标准、青贮制作标准、青贮使用标准,我们集成了青贮全链条31项《优质全株玉米青贮全链条制作技术标准》。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的福林牧场,是我服务的牧场之一。为保障福林牧场青贮玉米种植品质,我们为牧场提供了与国内农业大学及机构联合选育的高品质青贮玉米种子,并将“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引入牧场,针对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生长周期量身定制了青贮玉米田间管理指导手册,并现场指导牧场的青贮玉米种植和田间管理。青贮收割时期,我们住在牧场里帮助牧场制作青贮,给牧场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青贮新窖开启使用后,牧场产奶量日渐攀高,奶牛平均日单产从之前的接近30公斤提升到35公斤,日产奶量增加了3吨多,青贮品质的提升,又促进了养殖成本下降,这样算下来,给牧场带来了每年400多万元的效益提升。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奶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奶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变化既有来自于行业发展的推动,也有国家政策的指引。具体可以表现在产奶水平、牧场规模、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多个角度。TMR、精准饲喂系统、机械挤奶、同期排卵程序等成为了牧场基本操作。2020年全国有33个牧场单产达到12吨,未来中国牧场奶牛单产记录仍将不断突破,但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发展质量。
2022年,我们需要更多理性思考,从管理目标设定角度反思,不能单以产奶量论高低,在关注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平衡奶牛健康。以2020年为例,全国33个12吨俱乐部牧场成母牛淘汰率从14.8%到38%不等,平均淘汰率高达26.76%,仅有三家低于20%。运营7年之久的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牧场实现了14.8%的淘汰率,说明高产并不意味着高淘汰,在养殖实践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去年,奶牛和饲料价格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增加了牧场运营的成本压力,尤其是新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牧场将面临更加严酷的挑战。如何在低奶价、高成本环境下生存,良好的现金流管理将是企业“活下去”的保障。广大牧场主、牧场管理者应具有更多的财务思维,而不是单纯的只会养牛。
随着国家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发布,畜牧养殖业的碳排放问题跃然纸上,奶牛作为反刍动物更是备受关注,行业内已经有企业开始关注或者已经在践行碳减排的实践。对牧场而言,大部分碳减排措施与我们追求更高产奶量、更加健康的牛群、全产业链融合并不矛盾,只是很多牧场并未意识到或没有进行评估量化。
2021年是我们从事奶牛养殖十年中最不同寻常的一年,原材料史无前例的暴涨,原材料成本的无法预测,国际奶业行情的走势,都给今年的奶牛养殖行业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小型牧场资金流能不能撑得下去?大型牧业成本能不能控制住?乳企产量能不能保持增长?其实奶农要求不高,希望奶价能稳定,同时,牧场还要靠自己做好内功,降本增效。但是进口大包奶粉持续增长,导致行业整体抗冲击能力减弱。奶业已经到了发展的拐点,需要全行业和社会各层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破局。
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加富有弹性的改变来应对这个VUCA(是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英文缩写)的行业变化。
回首这几年的畜牧业发展,我们经历了由散养式向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甚至快速资本化、一体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经历了奶价的起起伏伏,经历了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波浪式前进,经历了环保风暴的洗礼,经历了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我们相信,奶业的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智慧的去应对这些变化。
首先我们要勇于改变,不同的时期要采取不同的行动来应对各种变化,采取必要的降本增效的具体方案,必要的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应的人员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设置战略方向的调整,才可以应对这个变化,在大浪淘沙之后,我们还会继续的发展存活。
其次,我们还要坚守初心,奶业是有情怀的行业,特别是那些有情怀的养牛人,不断给予畜牧业支持帮助指导的行业从业者,我们一直砥砺前行,为中国奶业的发展贡献着我们的劳动和智慧,让这种情怀久而恒坚。
最后我们还需要更加的有弹性,我们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既要避免顽固守旧,也要避免过度灵活失去方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拓展思路,不断地学习更好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让我们的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养好牛产好奶,我们必须作出改变,如地方性原料的替代使用,高湿玉米科学利用,奶牛终身产奶量的重视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奶业发展的大潮中落后掉队。
作为动保行业,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从实用到适用,聚焦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中兽药在行业的优势已逐渐凸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奶牛的健康高产,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乳业是一个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特殊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近年来,受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不断增加的驱动,中国原料奶需求也持续增长,中国奶业的发展更多受到国内乳制品供需平衡、养殖成本变化和国际市场的影响。过去的2021年较高的奶价和良好的养殖效益,国内奶牛养殖积极性提高,资本和金融资本持续涌入奶业,奶牛进口量大增,预计2022年中国牛奶产量会大幅度的增加。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奶业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国际上看,未来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认为中国原料奶供应市场将呈现三种趋势,一是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二是牧场管理将走向智能化;三是乳制品价值链将趋于整合。
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未来我国奶业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能力,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目前,中国奶业上下游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市场也成为行业企业的必争之地。因此,我觉得奶产业链应加速电子商务的应用,减少企业在各阶段的人才需求,降低交易成本,让奶产业链的服务更方便、高效。同时摆脱地域限制,提高交易效率,克服传统贸易易出错、对账慢等缺点。
未来爱养牛在打造互联网统采平台和金融赋能方面将持续发力。一是提前锁量、提前定价,让牧业公司和供应商结合的更好。二是做好统采供应链管理,缩短链条长度,使服务更透明化。三是“爱养牛”平台还将提供授信放款,贷款融资,帮助解决资金困难。
这几年的奶业发展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一个现象,牧场一直在追求奶牛的产奶量而忽略了后备牛的培养,实际在特意地去追求产奶量,反而造成了一些奶牛的严重透支,让本可以三胎、四胎或者是更多胎次的牛,在两胎或两胎半的时候被无情淘汰。建议关注后备牛包括犊牛的培养,以便有更多的牛可用。
如何让节本增效凸显效果,一是软件的应用,二是粗饲料配方精准投料的完善,包括我们通过软件对精粗饲料的精准添加,精确到多少,用量是多少,料加多了你又是如何处理的?
关注奶牛的舒适度就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比如一台卧床疏松机,使用后效果显而易见;还有环境改善及剩料收集再利用的过程,全面有效的控制饲料加工环节、投喂环节、收集环节,不仅可以节省养牛成本,而且环境变好了,奶牛疾病也少了,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奶牛养殖、牧场建设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牛源来自哪里、饲料成本、奶源去向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2022年要减少投资、适度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