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日本社会最关注的一个事件,是小林制药公司制造的一种保健品“红麴”吃死了人。
根据小林制药公司于2024年3月29日公布的数据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人因为服用“红麴”保健品而死亡,另有114人住院。
百度百科称,红麴(现代汉语中,大多写作“红曲”)是属于一种食品类的营养补充品,可使胆固醇偏高(在200~240 mg/dl)的人们维持正常、健康的胆固醇水平。
红麴作为食材使用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唐朝学者徐坚于公元728年编纂完成的的古代中国综合性类书《初学记》中,该书卷二六引汉王粲《七释》称:“瓜州红麴,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明朝医学大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穀四》中,将红麴写作“红麯”,称红麯“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在传统食品生产中,红麴或红麴色素常用于黄酒、米醋和豆腐乳、烤鸭等的加工。
1979 年,日本微生物学家远藤章博士从红麴中发现了一种成分,能够大大降低胆固醇。这种物质被命名为“莫纳可林K”,后来广泛称为“洛伐他汀”。1987年,洛伐他汀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降胆固醇药物(第一代他汀类药物)于 1987 年上市。
最近几年,一些国家出现了许多宣称“降胆固醇”或者“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红曲保健品。
小林制药公司是日本的一家百年老店,1886年,小林忠兵卫在大阪创办了“小林药房”。20世纪60年代,小林制药研发出一款明星产品——蓝色马桶清洁球,风靡世界。
小林制药从2016年开始研究红麴,并于2021年推出了“红麴胆固醇健康辅助食品”。
从2014年1月开始,日本一些医院陆续出些一些病人,这些病人的症状多数是尿液变色、四肢肿胀、疲劳无力,有些病人出现了肾衰竭的问题,不得不做透析,甚至有病人死亡。而出现这些症状的病人,大多服用了小林制药生产的红麴胆固醇保健品。
于是,小林制药被架到了火炉上。使用了小林制药的红麴原料制造药品和食品、化妆品的100多家日本公司也被公布名单,日本全国陷入了“红麴恐慌”。
研究发酵食品学的日本鹿儿岛大学副教授吉崎由美子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些红麴菌会产生一种叫做“柠檬素”的真菌毒素,这种毒素会导致肾病。而小林制药公司的红麴胆固醇是使用不产生柠檬素的红麴菌生产的。在察觉缺陷后对产品做分析时,也没有检测到柠檬素。
吉崎副教授认为,长期以来,红麴一直是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一种传统食品加工材料,与古老的饮食文化有着很深的关联。如果不过量食用的话,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会出现问题,当然小林制药的红麴胆固醇保健品除外。
在3月29日的记者会上,小林制药公司的第6代掌门人小林章浩90度鞠躬,向患者和全社会道歉。
小林社长表示,在2023年生产的红麴胆固醇保健品中,检测出了能够生成有毒的蓝色霉菌的成分“蒲公英酸”。现在还不清楚,这种成分对于肾脏有没有影响。
但是,厚生劳动省负责药品检测的担当者表示:“蒲公英酸具有非常高的毒性,具有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活性。”
日本北里大学研究人员在 2017 年的一篇论文中报告了蒲公英酸的研究结果,在给小白鼠注射蒲公英酸固定剂量(每公斤体重 5 毫克,注射两针)后的第3天,5只小鼠中有4只死亡。
问题来了,明明知道能够生成蓝色霉菌的蒲公英酸有很高的毒性,小林制药为何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让它混入保健品中?
小林制药公司制造部总经理山下健司表示,在红麴胆固醇保健品中,我们委托了外部机构进行了检测,并没检验测试出霉菌毒素“柠檬素”。所以,不能排除从外部混入了能够生成毒菌的蒲公英酸成分的可能性。
研究毒性学和药理学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唐木英明在接受TBS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蓝霉菌作为一种物质,它是不可能从红麴菌中自然产生的。”他也认为,是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从外部混入的可能性很高。
厚生劳动省联合大阪府将于今日(3月30日)对小林制药工厂进行搜查,期待查明原因。
小林制药公司除回收三款红麴成分的保健品之外,并已决定对已知的680名受害者进行经济补偿。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3月29日发表相关声明表示,除通过跨境平台、境外实体店铺或者海外代购等渠道购买外,小林制药有关产品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为切实保护好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众多购买的人:立马停止服用有关产品,积极努力配合召回。服用后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小林制药中国公司宣布,官方平台已售出红麴胆固醇保健品7195份,凭实物即可退货。